过刊目录

  • 2021年, 4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10
      

  • 全选
    |
  • 段玉婉, 洪槟瀚, 陈斌开
    2021, 44(10): 3-2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理论上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但大量经验研究反而发现距离弹性随时间增加,这被称为"距离之谜"。本文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引起的中间品多次跨越国境是导致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构建两阶段生产的李嘉图模型,分别推导对比传统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框架下贸易的距离弹性,从理论上解释全球价值链对距离弹性的影响渠道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了距离和跨境次数对双边总贸易与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考虑全球价值链因素后,距离弹性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解释了"距离之谜"。在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旧成立。
  • 程玲, 李建成, 刘晴
    2021, 44(10): 30-5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克鲁格曼新贸易模型来分析异地商会如何通过降低信息成本和弱化市场分割推进两地贸易。基于中国省籍异地商会和1998-2016年中国省际行政区划铁路货物运输数据的分析结论为:异地商会使得从原籍地到当地的贸易流出提高了10%;这一结论在工具变量法、事件分析、子样本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检验中仍然成立;省际贸易增加是由异地商会形成的信息成本优势和两地市场分割的弱化引致的;相对从原籍地到当地的贸易流出,异地商会更显著促进了到其原籍地的贸易流入(13%)。此外,异地商会在目的地市场化水平较低的情境下更能促进其原籍地与当地的区域贸易,并通过"邻里溢出效应"增加邻省与当地的省际贸易。本文认为异地商会建设有利于增加省际贸易,改善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推进国内大循环。
  • 王雅琦, 余淼杰
    2021, 44(10): 57-77.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海关细分企业、产品及目的地层面数据,研究中国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份额变化的特征和趋势。数据分析指出2005年后加工贸易出口份额明显下降。本文提出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份额的理论机制是,汇率变动导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下市场需求和出口利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出口企业贸易模式选择。经验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中国出口加工贸易份额下降,加工贸易出口份额下降在国外需求规模相对更大的行业更明显。基准结论对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保持成立。
  • 尹恒, 张子尧, 孙玉坤
    2021, 44(10): 78-10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超额负担是最优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设计的关键要素。本文尝试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增值税的效率分析,构建一个估计企业异质环境下增值税超额负担的结构框架。采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估计显示,增值税多档次税率和繁多优惠政策造成企业间税率差异悬殊,超额负担很小:平均而言只相当于同期实际产出的0.94%,在经济总的效率损失中增值税的份额只有0.81%,大多数行业和分析时段增值税的超额负担基本上可以忽略。政策模拟还显示,在维持进项税率分布不变的前提下统一销项税率,增值税的超额负担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平均损失上升到同期实际产出的1.17%。本文的这些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取消所有增值税的政策优惠、推行一致税率收益其实不是特别明显,反而可能带来较大效率损失。通过渐进方式完善中国增值税制度较为可取。
  • 李昊楠, 郭彦男
    2021, 44(10): 103-12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减税与财政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般可以概括为"放水养鱼,反哺财政",即减税可以通过刺激经济扩大税基,进而增加财政收入。本文将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动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揭示了减税通过纳税遵从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第一,减税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带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外的红利;第二,减税对纳税遵从的促进作用在规模较小企业和没有享受其他优惠政策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三,减税对纳税遵从的促进作用带来的税收收入,大约弥补了减税造成的直接税收收入损失的20%。该机制显著缓解了减税造成的财政压力,为减税降费时期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辅助,是减税的额外红利。
  • 王明, 段巍, 龙登高
    2021, 44(10): 130-15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贝叶斯劝说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上下级政府间存在认知分歧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政府"治理失灵"与政策有效性并存的矛盾现象。研究发现:政策实践结果形成了对上下两级政府的双向贝叶斯劝说,任务结果考核制度既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干中学"机制使得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条件,仅当财政分权程度高于一个阈值时,建立考核制度才有正面激励作用,否则反而会产生负面激励;上级政府相机抉择时,下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具有协商和权衡的作用,上下级政府能够在政策选择与执行过程中形成"共识型"体制。本文为农地制度变迁、扶贫工作中的政府行为、考核制度优化等改革实践提供理论解释。
  • 李凤羽, 王空, 史永东
    2021, 44(10): 157-17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腐败治理视角探讨城投债信用风险成因和化解的路径,以2013-2014年中纪委开展的地区巡视作为外生冲击,考察中央政府主导的腐败治理如何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发现,中纪委地区巡视显著降低了被巡视地区城投债信用利差,这种降低作用在腐败程度较高、行政级别较低、财政透明度较差的地区以及采用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的城投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腐败是中国城投债信用风险累积的重要原因,而中央政府主导的腐败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信用风险。
  • 黄家林, 傅虹桥
    2021, 44(10): 179-20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医疗保险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地级市层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时间差异,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大病医疗保险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病保险使老年人月死亡率显著降低了0.22个百分点,相当于使得死亡人数下降15%左右。并且,这一效果在起付线较低的城市,在子女数少、未与配偶居住和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在大病保险可能影响死亡率的渠道中,我们发现大病保险能够改善参保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身体健康,并且增加医疗服务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中国医保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 孙鹏博, 葛力铭
    2021, 44(10): 201-22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城市和企业污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研究高铁对城市工业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降低了城市的工业碳排放,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高铁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和成本,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从而降低了城市工业碳排放;(3)高铁通过技术外溢作用实现了沿线中小城市的工业碳减排。本文对解释中国工业碳减排的成就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下一阶段中国的碳污染治理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