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10
      

    郑重声明:
    本刊不向作者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决反对一稿多投,欢迎广大读者监督举报。
    本刊建议作者通过网络投稿,来稿请注明“专投《世界经济》”。
    如有任何疑问,请于每周三或周四(国家节假日除外)电话咨询。
    电话:010-85195790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560室
    邮编:100732
  • 全选
    |
  • 孙浦阳, 马科伟, 于春海
    2025, 48(3): 3-2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扩大内需会激发国内市场潜力,影响外贸企业的销售策略。本文使用2011-2014年实施的旨在拉动内需的惠民政策,构建一个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拉动内需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拉动内需政策实施后,受影响的企业产品出口额和出口数量平均下降了29.8%和20.9%,且该影响具有持续性,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越高,或者获取中间商服务越便利,拉动内需政策帮助企业降低销售策略的调整成本就越充分,对出口的负向影响就越大。企业受到销售策略调整成本的阻碍越严重,在拉动内需政策实施后,企业产品出口下降就越显著。此外,拉动内需政策还促使外贸企业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本研究对中国促进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及如何帮助外贸企业面对不稳定的国际市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汪峰, 范明明, 张牧扬, 崔杰
    2025, 48(3): 30-58.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目标引领增长是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性实践,然而其机制尚不够明确。本文以2014-2018年地方政府发起的5038个PPP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加码幅度越高,PPP项目签约推进速度越快,且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加速推进基建类和投资总额较大的PPP项目签约。上述现象在地方经济绩效排名下降、采用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和官员晋升动机较强的城市中更为明显。而且,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会转化为PPP项目所在地的财政支出压力,显著推高PPP项目合同的预期违约风险,且风险越高的项目签约后发生合同再谈判的可能性也越大。本文深化了对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机制的探讨,并为PPP新机制拉动有效投资提供了经验证据。
  • 聂辉华, 桂林, 阮睿
    2025, 48(3): 59-8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以来,中国煤炭行业的生产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这与企业生产安全和效益之间存在冲突的传统观点相违背。为解开这一“悖论”,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安全监管的古诺模型,证明安监部门从属地管理体制变成更严格的垂直管理体制后,企业安全投入增加,负外部性更大的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提高,在位企业安全投入和利润率同时提高,并且垂直管理体制比属地管理体制能更好地防范管制俘获。然后,本文将各省分批设置垂直管理的煤矿安监局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安监局实施垂直管理后,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增加,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效益提高。本文的研究为在新发展阶段实现“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大方针提供了理论支持。
  • 王文蔚
    2025, 48(3): 90-11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气候物理冲击对于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认为其主要通过阻碍经营发展能力和资产价值无序重估提升企业的违约风险。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检验了气候物理冲击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气候物理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违约风险,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机制检验发现气候物理冲击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市场估值两个渠道提升了企业违约风险。随着企业成本转嫁能力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气候物理冲击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会被削弱。同时气候物理风险在转型风险较大和绿色发展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更为严峻。随着气候物理冲击提升企业的违约风险,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受到显著的抑制,融资约束提升。企业违约风险的提升也是气候物理冲击提升银行风险的传导渠道。
  • 吴海涛, 薛妍, 叶慧颖, 刘建民, 郝宇
    2025, 48(3): 111-14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将空气污染和企业进入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论证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影响机制,并综合县域、县域-行业和企业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运用断点回归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空气污染明显削弱了企业进入的积极性,这种弱化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低、公众环境关注度高的地区以及服务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负向影响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多维变化、企业面临潜在风险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负面影响具有长期性,推进空气污染治理是统筹推进环境保护与企业进入的有效举措。本文对空气污染及其治理对于企业选址行为多维复杂影响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经验分析+策略”组合分析框架。
  • 明雷, 黄远标, 吴一凡
    2025, 48(3): 146-17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工具,监管处罚对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手工收集的行政处罚公告数据,本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监管处罚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以此理解其与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监管处罚会在短期内降低违规银行的效率,主要通过降低银行营业收入和市场势力以及提高银行经营成本来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监管处罚主要作用于低效率、高风险、非国有和低公司治理银行群体;对机构进行经济类处罚、对个人进行非经济类处罚以及贷款或票据业务处罚的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管处罚不仅降低了银行风险,还引导银行资金脱虚向实,增强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文为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兼顾风险和效率、提升监管有效性进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宋顺林, 黄文一, 李晓慧
    2025, 48(3): 180-20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力资本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利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首次披露的研发人员结构信息,手工整理企业研发人员的学历和年龄数据,旨在探究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学历研发人员比例较高的企业在首次披露研发人员信息时,市场反应更积极;同样,研发人员平均年龄较低的企业也获得了更好的股价反应。通过反事实检验和投资者有限注意视角的分析,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此外,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和研发背景高管显著增强了创新人力资本的价值提升作用,而较高的雇佣成本和调整成本削弱了高学历研发人员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本文首次从事件研究角度探讨了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创新和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 荆中博, 齐立瑶, 刘志东
    2025, 48(3): 207-2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在银行风险通过信贷收缩影响企业的过程中,企业融资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金融摩擦理论的分析认为,融资约束的形成取决于主观融资动机和客观融资条件。前者包括道德风险、投资驱动和税盾效应,后者受限于企业抵押品条件。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银行部门风险上升通过收缩信贷、提高利率对不同融资约束类型企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部门风险上升的冲击下,信贷规模下降会提高税盾效应型企业的风险,但是会降低道德风险型企业的风险;信贷利率上升在提高道德风险型企业脆弱性方面更加显著。客观融资条件能够缓解银行部门风险上升对企业的冲击作用,且对不同的信贷收缩方式和主观融资动机均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关于金融风险溢出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全面地理解银行部门风险上升的经济后果和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