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马梦挺
    2019, 42(7): 3-23.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重新阐释了计算剩余价值率的ST方法,并计算了中国1993-2015年的剩余价值率。本文指出ST方法中界定的次级部门,即除贸易部门以外的非生产部门,直接的含义是以非生产劳动为媒介,以费用的形式从生产部门转移剩余价值的部门,其收入的性质并非包括谢克和图纳克本人在内的很多学者理解的"租"。本文计算的中国1993-2015年剩余价值率表明,2012年以来中国剩余价值率增长陷入停滞,将金融、商业服务等分配性次级部门和贸易部门转移的剩余价值剔除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剔除农业和保留农业两种口径下的剩余价值率可以发现,农业家庭经营对于中国非农部门维持较高的剩余价值率,进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重要意义。
  • 常进雄, 朱帆, 董非
    2019, 42(7): 24-4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GDP中投资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深刻影响了投资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初期,劳动力从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农业转移到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非农部门,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转移初期剩余劳动力丰富,企业支付给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出,导致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随着劳动力转移的持续进行,转移劳动力工资越来越接近其边际产出,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上升。
  • 许家云, 毛其淋
    2019, 42(7): 46-7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系统评估了生产性补贴在微观企业进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补贴不仅提高了企业进入进口市场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进口额以及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外资和国有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民营企业进口的积极影响最小;从进口类型来看,与纯资本品进口和混合型进口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纯中间品进口企业的积极影响最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是生产性补贴促进企业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进一步考察生产性补贴通过进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该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规模效应,进口的质量效应并不显著。
  • 王永进, 冯笑
    2019, 42(7): 71-93.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出口方式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特征,结合理论模型对中国混合出口企业的经验事实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混合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显著高于直接、代销和间接出口企业。此外,混合出口企业在总产出、销售收入、产品附加值、总资产、利润、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及产品种类等其他生产方面也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其价格加成较低;在出口方面,混合出口企业倾向于将核心产品直接出口,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其总出口规模最大,但直接出口部分的产品价格和质量较低,目的国和产品种类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向市场规模较大、距离较远、进口审批成本和契约执行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销售劳动密集型、契约密集型以及产品差异小的行业产品。
  • 赵奇锋, 王永中
    2019, 42(7): 94-11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内部管理层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对发明家晋升促进技术创新这一机制进行检验。发明家创新与晋升锦标赛模型表明,薪酬差距扩大将提高发明家晋升激励,鼓励发明家增加创新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使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检验后发现,薪酬差距扩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提高发明家创新效率和参与意愿,而发明家所获专利增加能够提高其晋升管理层概率,晋升管理层的发明家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改善研发创新效率、吸引高水平发明家等途径促进技术创新。理论与经验分析研究显示,薪酬差距通过发明家晋升渠道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应。
  • 范子英, 王倩
    2019, 42(7): 120-14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政府的无效财政补贴是僵尸企业的重要成因,这种财政资金的低效使用又与财政收入来源结构紧密相关。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县级层面转移支付数据,研究转移支付的公共池效应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我们发现:财政补贴会导致僵尸企业,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会加剧补贴的低效率,转移支付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提高1单位,企业僵尸化的概率就增加10.9%;不同类别转移支付产生的公共池效应存在差异,一般性转移支付较专项补助作用更强,前者的成本转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投资扭曲和费用化率增加是企业僵尸化的原因。
  • 胡浩然, 李坤望
    2019, 42(7): 145-17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中国首次明确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转型升级政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多重检验得到稳健一致的结论。微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过程与企业动态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密切相关,转型升级政策通过促进企业退出、进入和贸易方式转化等形式对提升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 汪敏达, 李建标, 曲亮, 乜标
    2019, 42(7): 171-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没有信息披露与沟通时垄断厂商之间也可能达成默契合谋,本文运用理论建模和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双寡头默契合谋的行为规律与发生动因。双寡头均选择退让的合谋称为"相安无事",轮流获得最大竞争优势的合谋称为"轮流坐庄"。模型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安无事的安全得益越低,轮流坐庄发生的频率越高,维持的时间越长,进入轮流坐庄合谋所需要的时间越少,中断后也更容易重新进入。进一步考虑寡头的行为决策动因发现,有经验的寡头更有可能进入轮流坐庄,强互惠使得谋求单边优势的寡头受到针锋相对的惩罚,从而促使双方选择合谋。惩罚成本上升并没有降低轮流坐庄的发生频率,反而提高了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