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10
      

  • 全选
    |
  • 张成思, 田涵晖
    2020, 43(9): 3-2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2001-2019年中国通货膨胀出现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划分为核心-非核心和消费-非消费两个层次,研究货币政策对具有分化特征的不同通货膨胀指标的反应机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估计和模型竞争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消费领域内部的核心-非核心通货膨胀率分化,货币政策仅对核心(非食品)消费品通货膨胀率反应,对非核心(食品)类消费品通胀率不反应;对于消费类-非消费类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分化,价格型目标仅对消费类通货膨胀率做出反应,数量型目标同时兼顾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货膨胀率。
  • 陆雪琴, 田磊
    2020, 43(9): 27-4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企业规模分化视角解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呈现U型形态,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左右;微观企业部门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与加权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加权劳动收入份额小于平均劳动收入份额的原因是企业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的负相关性,两者的动态差异源于企业规模分布的变化,加权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变化取决于"规模分化效应"和"企业内效应"的相对大小。据此推测,2010年之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分化而非企业内平均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近年来的上升则更多体现了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 陈胜蓝, 刘晓玲
    2020, 43(9): 49-7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生差异,使一些区域的公司产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本文以公司并购决策作为获取比较优势的方式,考察公司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创造的并购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由最低工资标准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提高了公司作为并购目标方的吸引力,并且并购后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对劳动力依赖程度更高、成本转嫁能力较弱以及所在区域劳动力供给较为缺乏的并购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本文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可以产生显著为正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以拓展公司边界来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解,对评价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最低工资制度的后续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陈勇兵, 王进宇, 潘夏梦
    2020, 43(9): 73-9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有效性是当前有待检验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海关与全球反倾销案例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发现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来自非指控对象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额显著增长,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转移沿深度边际增加,表现为来自非指控对象国的涉案产品平均进口额增长显著。特别地,当案件只涉及单个指控对象国,反倾销税率较高,涉案产品竞争性较弱或非指控对象国市场份额较高时,贸易转移效应更大。因此,在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时应高度重视贸易转移效应。
  • 项松林
    2020, 43(9): 97-12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全球150个经济体1995-2017年的样本数据研究经济结构转型如何影响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果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降低了老产品出口企业的零利润条件,提高了潜在生产者进入市场研发并出口新产品的零利润条件,从而有利于老产品企业出口规模扩大,不利于新产品企业出口增加,即更有利于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不利于扩展边际扩张。农业劳动力占比越大的国家,扩展边际扩张幅度越小,集约边际增长幅度越高。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 杨剑侠, 张杰
    2020, 43(9): 122-14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当企业存在产能限制时后向持股和前向持股产生的上游企业竞争和产能投资效应。研究表明,无论上游企业是否存在产能限制,当下游企业存在产能限制时,与无持股情形相比,后向持股有利于上游合谋的达成;相反,前向持股则会促进上游企业竞争。进而,后向持股会削弱上游企业进行产能投资的动力,但前向持股会增强上游企业的产能投资激励。因此,后向持股虽然有利于处于上游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去产能目标,但会以促进上游企业合谋为代价;而前向持股既有利于促进上游产业竞争,也能激励上游新兴产业的企业增加产能投资。
  • 史本叶, 王晓娟, 冯叶
    2020, 43(9): 147-17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含有金融摩擦的NK-DSGE模型基础上,通过细致刻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均衡方程,引入央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探索了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传导路径及其在经济处于不同区间时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流动性管理工具对经济主体的影响机制和效力在经济处于不同区间时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中期借贷便利改变基础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操作在经济高增长区间比低增长区间有效,而调整流动性管理工具利率在经济低增长区间比高增长区间更有效;在经济低增长区间,由于企业信贷需求下降导致流动性管理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受阻,在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改变基础货币数量的同时还应配合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价格",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 刘雯, 曹思未, 叶静怡
    2020, 43(9): 173-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高校专利出售数据和合作专利信息,以社会网络节点、密度、最大连通度作为社会网络的测度,在省级层面上研究校-企社会网络对高校专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影响,并以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校-企社会网络促进了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移;社会网络的规模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其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效应也依次递减。本文证实了社会网络理论的预判,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制度,能够对技术交易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有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