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10
      

  • 全选
    |
  • 李军林, 胡树光, 王瑛龙
    2020, 43(5): 3-2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基于随机交易需求的国际货币需求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国货币储备总规模受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影响;一国对某国际货币的需求存在一定门槛,该需求仅当交易需求、收益率、转换成本、货币储备总规模等在某一范围内存在;在越过门槛后,对该国际货币的需求随交易需求、收益率的提高而提高,但与转换成本的关系分不同情况,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低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高,而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高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储备的惯性来源和国际储备货币竞争路径,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马文涛, 张朋
    2020, 43(5): 23-4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信息披露视角解释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以公共信息披露形式呈现的财政透明度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抑制效应主要通过宏观层面的逆周期调控与系统性风险两个渠道实现,前者源于公共信息披露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作用,并借助投资率和失业率的变化得以体现,后者则归因于公共信息披露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与塑造作用,并集中展现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之中。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抑制效应在财政透明度提高之后先是逐步增强,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减弱并在第7年之后趋于消失,并且在高债务、高财政透明度、低经济增长率的国家更为明显。据此,政府在经济"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信息披露,更要将信息披露程度与逆周期调控力度有机结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系统性风险的有序释放。
  • 王桂军, 张辉
    2020, 43(5): 49-7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引入全球价值"双环流"框架,利用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在非沿线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理论分析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红利下,中国与"下环流"沿线非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攀升差"会倒逼中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投资"上环流"非沿线发达国家的企业会优先通过"逆向溢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更快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计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高了投资非沿线发达国家的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实现路径。本文从中国企业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理论启示。
  • 谭小芬, 左振颖
    2020, 43(5): 73-9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1998-2017年17个报告国对75个交易对手国的银行跨境债权季度数据,研究报告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跨境银行资本流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报告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上升时,跨境银行资本流出减少,报告国的高利率环境或货币对美元贬值会强化这一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影响资本流出的主要因素从利率转变为汇率;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上升还会使跨境银行将债权资产配置从国内债权向跨境债权转移,这种资产配置效应在报告国经济繁荣、货币对美元贬值、主权风险较低或跨境债权质量相对较高时更显著。为维持跨境银行资本有序流动,政府应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 樊海潮, 李亚波, 张丽娜
    2020, 43(5): 97-12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基础上,引入内生产品质量和内生进口产品种类集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差异幅度较大时,进口中间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和定价也越高;企业为提高最终产品质量会使用更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并向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者支付更多工资,以激励员工在生产中付出更多努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进口决策对出口价格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并为中国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 姚东旻, 朱泳奕, 张鹏远
    2020, 43(5): 122-14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探讨不同税种税率对企业要素需求和人均资本的影响。通过建立生产决策模型,本文发现营业税与增值税税率对企业要素需求有负向作用,对人均资本无影响;而企业所得税税率对要素需求、人均资本均无影响;在增值税税制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随着资本要素抵扣比例的增加,企业会增加生产要素需求。在计量分析部分,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实际税率与生产要素需求的静态关系,并且基于中国"营改增"政策的动态进程构造"准实验",发现随着企业资本要素抵扣比例的增加,增值税实际税率对企业要素需求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改革试点企业比对照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要素需求,从而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验证了模型结论。
  • 赵茜
    2020, 43(5): 145-16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投资者预期视角,考察了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理论模型和经验分析表明: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导致中国股市跨境资金显著流出,扩大资本账户开放则有助于缓解股市跨境资金流出。机制检验发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非通过影响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生上述作用,而是通过改变投资者预期产生作用。同时,在投资者认为抗风险能力强的跨国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财务数据波动性低的企业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股市跨境资金流出并不显著。本文对开放进程中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 沈春苗, 郑江淮
    2020, 43(5): 170-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内需规模吸引外资进入所引发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竞争纳入存在"熊彼特式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开放视角下扩大内需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08-2016年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和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内需型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却不利于国内包容性增长;内需扩张对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的调节,而对国内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共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