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宋树理, 姚庐清
    2019, 42(11): 3-2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从一般生产过程的单一生产模式到联合生产模式,顺次推导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行业和国家的国际价值量3个决定表达式,诠释世界劳动的国际价值规律,继而量化比较不同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异同性,以及明确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的必要性。进一步说明,在开放经济中,单位商品的国别价值决定同样要满足世界必需总量的比例要求,而且在不同发达程度国家之间正常商品和可兑换货币的交换中,剩余价值一般是从发达程度较高国家向发达程度较低国家实现国际转移,形成超额利润。
  • 王晓星, 倪红福
    2019, 42(11): 27-5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加征关税重新成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关税保护及其福利效应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本文将估算进口需求弹性的方法推广到双边层面,利用123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6年HS6进口品数据,对双边进口需求弹性和贸易限制指数进行估算,并重点评估了中美经贸摩擦的福利损失。结果显示:中国总体进口需求弹性平均值为-1.79。基于双边弹性和关税测算的贸易限制指数值低于利用多边关税测算的值,这表明已有文献高估了中国的贸易保护程度。此外,中美经贸摩擦可使中美贸易顺差下降975.45亿美元,同时使中美两国无谓损失分别增加25.70亿美元和79.49亿美元。情景模拟显示,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时未完全考虑关税结构,美国征税改善贸易不平衡的边际效应在下降。
  • 郭凯明, 王藤桥
    2019, 42(11): 51-73.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它不仅拉动了总需求,而且在供给侧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基础设施投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展示了基础设施投资从价格效应、投资效应和收入效应渠道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从集约边际效应和广延边际效应渠道影响生产率提高的经济机制。本文使用上述理论模型量化分析1981-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抑制了服务业比重上升,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速。本文建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生产率,但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应当做出调整,向新型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
  • 李波, 蒋殿春
    2019, 42(11): 74-9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企业生产率进步,其中的机制在于面对劳动保护加强产生的经营压力,企业会通过增加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要素替代程度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单产品企业、国有企业、经营时间较长企业以及劳动力再配置程度较高行业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地,《劳动合同法》实施还会通过提升存活企业自身生产率水平,改进存活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低生产率企业退出率,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生产率增长。
  • 金培振, 殷德生, 金桩
    2019, 42(11): 99-123.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城市异质性视角探讨制度供给与创新质量的关系。通过搜集2003-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涉及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文本,整理得到城市发明、绿色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在考虑城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度供给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实质性、可持续和协同式创新。研究发现:制度供给导致不同城市的高质量专利在数量与结构方面呈现空间分化趋势,其作用于创新质量的空间溢出方向和溢出距离也受城市异质性影响而表现各异。创新要素培育与配置是制度供给影响城市创新质量的重要机制。充分理解中国城市的异质性是构建高效率制度供给体系的基础。
  • 曲如晓, 刘霞
    2019, 42(11): 124-147.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创新阶梯模型,构建了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技术外溢模型,并使用中国工业企业、中国海关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从理论和经验层面验证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发现:短期内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随中国市场集中度和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集中度的增加,技术外溢程度逐渐减弱。考虑技术外溢效应的非线性影响趋势,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企业生产率存在倒U型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对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技术外溢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中国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高效获取、吸收和利用外国专利技术信息,不断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
  • 顾海峰, 于家珺
    2019, 42(11): 148-17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06-2017年中国219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两类风险承担行为及破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削弱银行主动风险承担,但会加剧银行的被动风险承担及破产风险。信贷环境景气度提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有平抑效果;行业集中度提高则会加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及破产风险的助推作用;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水平的升高均会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主动风险承担方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的抑制力度大于对城商行的抑制力度,但对国有银行存在助推作用;被动风险承担方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助推力度大于对农商行与国有银行的助推力度。
  • 张萃
    2019, 42(11): 172-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人力资本跨地区流动视角切入,研究了外来人力资本对中国城市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揭示外来人力资本的创新效应。理论研究表明:外来人力资本带来的创新要素高效率配置和与之联系的多样化外部性是城市保持创新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匹配中国人口普查个体微观数据与城市专利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外来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创新上尤为显著。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外来人力资本带来的文化多样化外部性是其促进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吸纳与融合是城市充满创新活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