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编辑部举办“行业有效汇率及传导效应:中日比较”研讨会
如何评估汇率对出口的影响,首先是如何评估汇率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这一点在过去对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的经济增长中出口贡献很大,在当前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因此,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于2014年12月13~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多媒体报告厅召开了题为“行业有效汇率及传导效应:中日比较”的双边研讨会,国内相关领域学者与日本一桥大学的学者们一起对提前准备好的9篇论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是我们与日方合作系列会议的第三次,在此前研究行业有效汇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汇率传导和依市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世界经济》编辑部与日本RIETI研究团队的合作最初是从共同研究东亚汇率合作开始的。2012年10月,我们与日方在北京就行业有效汇率问题开展了第一次研讨。日方主要是产业经济研究所的课题组成员,来自日本一桥大学、学习院大学和横滨大学等。中方主要来自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学者。双方对研讨结果非常满意,商定于2013年11月在东京的产业经济研究所举办第二次研讨。由于两次研讨的效果均非常好,中日双方商定了2014年在北京举办第三次系列研讨会,并且研讨内容从汇率传导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逐渐转入了对行业有效汇率的研究。因为仅仅依靠有效汇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汇率变动对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而各国的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有所差异,适用行业有效汇率来评估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在会议当天,《世界经济》编辑部的主任孙杰研究员首先对本次会议的来宾及举办目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致开幕词。接下来会议按照日程安排,对中日参会的9篇文章一一进行了内容说明和评论。
第一篇论文是由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川英治(Eiji Ogawa)教授和他的学生王志乾所撰写的“东亚货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影响”。他们也认为“当美国打喷嚏时,新兴国家会感冒”,即FRB的升息会影响东亚国家的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FRB采取退出策略以提高利率,那么将会在东亚带来利率的升值压力。东亚国家将面临资本流入和流出的突然停止,造成东亚货币的贬值。孙杰主任和丁剑平教授对该文进行了点评和补充,并为作者提出了几点未来研究的构想。
第二篇论文是我院人口所的陆旸研究员就人口红利向改革红利的转变问题做的报告。他们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首先,关于人口方面,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其次,关于TFP方面,应提高混合所有制、金融体制及户籍制度改革,并提高它们在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作用;最后,关于人力资本方面,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努力提供各种员工培训计划。佐藤清隆(Kiyotaka Sato)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论文,并同时提出了是否缺少其他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几点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第三篇论文关于“中国的有效汇率升值的事实和启示”,李晓琴作为作者代表从研究动机、创新及关键性结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不同行业的有效汇率增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而升值幅度最大的和最小的中间相差了高达31%;人民币大概被低估了7%-8%;在全球价值链权重调整后,人民币升值的更多。据此他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清水顺子(Junko Shimizu)教授通过提出三个技术性问题对文章进行了评论。作者也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回应。
上午讨论结束后,在工作餐过程中与会学者们还在不断探讨着相关文章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方案等。12日下午继续就3篇日方和1篇中方论文进行了讨论。
横滨国立大学的张沙娟通过面板VAR方法就特定行业的汇率波动及日本出口和财政的限制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汇率冲击的影响随内部或外部的财政紧缩的变化而变化,宽松的金融环境将有利于更高的内部财政约束缓解日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作为评论人的李晓琴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独特同时也非常重要,还很少有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此外,数据和方法很好的支撑了他们的分析,并且总结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调查结果。她也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是否可以将该方法扩展运用到中国等。
接下来日方代表由阮氏玉映(Thi-Ngoc Anh NGUYEN)介绍了她和佐藤(Sato)教授用阈值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的“日本出口的非对称汇率价格传递效应”,而评论人戴觅提出了使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哪里?及模型指标是否能真实反映变量的真实情况?为何不对称的结果同其他国家的回归结果不同?如果能有对产生不同的原因进行解释将更好完善这篇文章。
在进行了点评之后,戴觅又介绍了他们本次会议带来的论文:“汇率、质量和出口价格”,他们认为,可能可以用中国出口产品的低质量来解释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小川英治教授通过提出如何估计出口产品的“质量”的问题对该论文的技术性细节进行了评论。吉见太洋(Yoshimi Taiyo)也对内生性和美元计价等技术细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疑惑为何没有分别对低、中和高收入国家分别进行回归。作者针对评论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回答。
12日的最后一篇论文也来自日本学者吉见太洋,是关于汇率在FTA利用率方面的影响的研究。他们认为,出口商(东盟国家)货币对目标货币的贬值(KRW)增强了FTA的利用率;如果最终产品的差异化较小,则ER对FTA利用率的影响将增加;也就是说如果产品的差异化越小,那么出口商就可能愿意接受更大的汇率风险。谢建国和陈思翀两位点评人分别对本文做了点评。谢建国提出了回归方法上的改进,并且对于文章中给出的进口汇率不显著的解释,他认为这个解释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持。
由于讨论双方极为热烈,会议于次日上午继续召开,中日双方学者利用半天时间深入探讨了余下的两篇论文。分别是佐藤教授的“日元贬值、财政赤字及出口竞争力”和肖立晟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投机者的游戏场还是真实经济的平台”。
佐藤教授通过研究指出:近年来,日元贬值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已经减弱;美国和其他贸易国家的经济复苏仅能帮助日本的出口复苏。评论人陈思翀认为该论文对研究日本贸易赤字的驱动因素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人民大学的张杰也认为该文的结论很有趣,也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地球上一国的出口竞争力的形式来源于哪?货币贬值、经济结构改革还是创新能力?肖立晟的文章认为政府和私人部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机不同;基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巨大的的套利空间;此外,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超过了出口,且与跨境套利指数有显著相关性。小川教授和王志乾最后为这篇文章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小川教授他指出,将夏普率作为跨境套利的指标是不是个好选择?王志乾则提出了3个技术性问题以供作者改进。
至13日中午11时,第三次中日系列双边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结束。实现了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通过对9篇参会文章的评述和讨论,中日学者们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加强了中日双方对行业有效汇率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和日本RIETI研究所将会继续精诚合作,将这个系列会议坚持下去,以为中日双方学术界贡献更有意义的研究。感谢参会代表和与会学者的支持和努力!
《世界经济》编辑部 王徽
2014年12月
会议PPT下载
发布日期: 2015-02-10
浏览:
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