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研究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研究
    田野, 倪红福, 夏杰长
    2024, 47(2): 3-31.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演变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宏观劳动收入份额。本文构建了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及其因素结构分解框架,并利用1997-2020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效应是影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导因素,在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效应也较为重要;第二,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在各阶段对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贡献方向相反,国内经济循环主导了产业结构效应的贡献,国内经济循环程度下降将降低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即国际循环(外循环)程度越大,宏观劳动收入份额越低;第三,国内经济循环中内需规模持续扩张、国内生产网络中服务业投入占比增加、国际经济循环中最终需求出口扩张以及持续深度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
  • 孙浦阳, 许茜, 于春海
    2024, 47(2): 32-63.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口企业名单》,从微观视角检验了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可变汇兑成本和固定汇兑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申请使用人民币结算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其次,对汇兑成本反应较大的企业出口,受结算改革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向与中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的目的地出口,可变汇兑成本下降较大,结算改革对其影响也较大;非中间商对固定汇兑成本反应较大,所以改革对其出口的影响也更显著。最后,在使用堆积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法排除边境贸易结算改革提前和试点随机性的影响后,基本结论仍稳健。本文利用结算改革试点,从企业视角验证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出口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性提供了微观证据。
  • 彭水军, 李之旭
    2024, 47(2): 64-9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游供应链不仅需要专业高效,还应该稳定可控。本文基于嵌入全球价值链企业的上下游关联,研究下游外部需求扩张对中国企业上游供应链布局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当嵌入全球价值链企业面临下游外部需求扩张时,企业出于“稳链保供”的动机,会构建更为稳定的上游供应链,且主要表现为中间品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策略。同时,外需扩张带来创新激励,并通过增加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缓解创新的技术约束和成本约束,即“以开放促创新”实现“扩链强链”。此外,当面临外需扩张时,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越高,创新激励越强,越倾向于“扩链强链”;而价值链位置越低的企业,“稳链保供”动机越强,且会通过国内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替代性进一步降低海外供应链风险。本文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上游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水平、实现价值链升级和完善国内价值链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 陆毅, 董丰, 王思卿, 孙浩宁
    2024, 47(2): 93-12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产泡沫引发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资产泡沫不仅是国内外宏观金融领域的前沿学术课题之一,还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资产泡沫相关前沿文献,讨论各种资产泡沫理论模型,厘清了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与宏观影响。本文还逐步深入现实问题和政策应用过程,综合比较资产泡沫的识别以及房地产、股票、债券3类重要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与特征,分析资产泡沫与宏观波动、经济增长及金融风险的关系,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应对。
  • 何代欣, 刘诗阳
    2024, 47(2): 126-151.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量化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理解中国政府间行为特征有重要意义。作为体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关键内容的转移支付,是否起到了稳定地方财政运行作用?本文利用1998年大洪水的历史事件,观测县级政府在上级转移支付增加后的反应。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受灾地区,受灾地区的县级政府得到的中央专项补助大幅增加。得到补助资金后,地方政府表现出有限的财政扩张,并且增支部分主要用于抗洪救灾。另外,本文发现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在救济抚恤上的投入,中央政府则更多承担了恢复重建的责任;中央专项补助更多地流向了受灾地级市所辖的县级区。研究结论说明在应急管理中,足额及时的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救灾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
  • 刘楠楠, 曾宇
    2024, 47(2): 152-173.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手工收集整理2015-2021年专项债和新基建项目等数据,通过双重差分识别策略和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新基建专项债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效应及其空间外溢性。研究发现:(1)新基建专项债对就业具有乘数效应,不仅能够增加专项债指定投向领域3.49%的就业,还通过扩散效应带动非指定投向领域8.34%的地区就业;(2)与传统基建专项债不同,新基建专项债能够产生显著的行业和岗位替代效应,有助于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3)新基建专项债的就业结构效应具有正向溢出特征,表现为本地区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出。本文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格局转变、减少地区间摩擦性失业有政策参考价值。
  • 欧阳伊玲, 王愉靖, 李平, 高昊宇
    2024, 47(2): 174-203.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城投债券的发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平均效应为11.5个基点。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信息溢价降低;同时,大数据赋能投资者进行外部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促使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下降。公共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类等与城投业务相关的数据发挥了主要作用,且公共数据开放的整体质量越高,利差的降低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推动形成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存在积极作用。
  • 韩峰, 黄敏, 姜竹青
    2024, 47(2): 204-2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上市企业董事兼任和绿色专利引用数据构建企业关系网络指标,进而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及其网络地位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且企业所处网络位置越优越,越有助于发挥数字化转型的污染减排效应;与社会关系网络相比,绿色技术关联网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具有更为明显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污染减排效应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要素配置效应来实现,且其作用效果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实施而得到明显增强。本文不仅从企业关系网络视角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污染减排的影响机理,而且也为数字经济下企业走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