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4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0
      

  • 全选
    |
  • 郭长林, 顾艳伟, 梁骁
    2022, 45(11): 3-2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通常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会通过增加实体部门的债务水平而推高宏观杠杆率。然而,这一看法忽视了其对总需求的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首先提取明确的叙事信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宽松货币政策本身并不是样本期内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对总需求的刺激效应强于对实际债务的推升作用。其次,通过对企业数据的分析发现,使用债务营收比度量企业杠杆率不仅有助于剖析货币政策导致杠杆率变动的微观机制,而且能够有效解释“宏微观杠杆率背离之谜”。最后,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企业融资决策的分析框架,推导出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杠杆率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确认了其在样本期内的存在性。
  • 铁瑛,朱佳纯,黄建忠
    2022, 45(11): 27-5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出口在微观层面“稳而不进”与“进而不稳”并存的现象做出解释和验证,并从宏观视角探讨了出口“稳中求进”的动力和结构源泉。我们构建了一个需求学习框架,借助结构估计方法,在微观层面证实需求引致的出口增长与企业预期需求的信念更新正相关,但会伴随企业出口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宏观层面发现出口增长来源于“年轻”且“稳定”的出口企业。本文还通过反事实模拟再次证实,长期存续的新进入出口关系对出口增速贡献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结论意味着出口的“稳”和“进”有着天然的逻辑一致性,“稳中有进”的政策关键着力点在于培育更多的长期存续型新兴出口企业主体,促进新进入出口关系的“稳”是实现出口“进”的重要途径。
  • 李嘉楠,高雅婷,梁若冰
    2022, 45(11): 53-7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国际贸易冲击作为自然实验,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战贸易冲击对近代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战后,中国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低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能力获得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发现,一战贸易冲击在短期带动了产业投资的增长和近代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在长期则促进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和当代中国产业的发展。结果表明,一战贸易冲击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部贸易冲击提供了历史经验参考。
  • 亓浩,吴本健,马九杰
    2022, 45(11): 77-10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1024 家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借助2013 年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事件,探讨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大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作用机制是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加剧了非农部门信贷价格竞争,缩小了银行向非农部门和农业部门放贷的边际收益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化程度越高、所在地直接融资越发达的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程度越高。此外,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短期内对农村金融机构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本文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引导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
  • 周文婷,冯晨
    2022, 45(11): 101-12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究了客户僵尸化风险对供应商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客户成为僵尸企业时,上游供应商的僵尸化风险显著提高,这种传染主要是基于以商业信贷为主的资金链以及存货为依托的产品链实现的。另外,消化更多就业压力、贡献更多增长的大型企业及具有更高抵押贷款规模的企业更易获得资金支持,沦为僵尸企业。最后,客户的僵尸化风险不仅会传染给其上游企业,还会沿供应链蔓延至更高层级的供应商企业,带来更大范围的风险扩散。
  • 汤玉刚,刘亚南
    2022, 45(11): 125-14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济南市 2003-2015 年实施的定点学校政策为例,结合空间断点与双重差分法,考察旨在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机会的政策如何导致了城市内部的居住群分。研究发现该政策导致定点小学学区内二手房出现了3%-4% 的折价,租金没有明显变化,二手房出售和出租挂牌数量显著上升;定点学校数量越多的街镇吸引了越多的外来人口流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更多地设立在了非定点小学附近。这说明定点学校这一基于地点的包容性公共服务保障了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但却导致了定点学区内在位家庭的逃离,引发了居住群分,形成不同社会群体在学区间的居住隔离。本研究对改进包容性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参考价值。
  • 胡天杨,谌仁俊,涂正革
    2022, 45(11): 150-17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真实准确且全面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第三方机构公布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分为准自然试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第三方机构公布的评价结果与重污染行业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在较低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下,第三方机构的评价结果导致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减持,被评价企业市值平均下降约 5.49%;其次,因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以稳定型投资者为主,在第三方机构介入后其市场价值受到了显著的负向冲击;最后,对于非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促进了企业后续的环境披露质量提升。总之,第三方评价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绿色导向,是优化绿色投融资机制的重要抓手。
  • 马超,杜妍蓉,唐润宇,徐伟,王天宇
    2022, 45(11): 177-20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备受关注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在医疗费用控制上已初见成效,但鲜有文献讨论DIP 改革对非政策目标群体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G市在2018 年1 月1 日仅针对当地患者实施DIP 改革这一自然实验,使用15 家三甲医院省内跨市异地就医患者的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数据,通过断点-双重差分法,估计了DIP 改革对非目标群体(异地就医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DIP 改革使异地就医患者的单次住院费用增加约 9.50%,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增加约 9.10%,这证实了医疗机构为应对DIP 改革,会采取短期策略性转嫁行为。策略性转嫁的具体方式可能是增加异地就医患者的处置强度。
  • 高超,刘灿雷
    2022, 45(11): 201-22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充分释放公共科研机构对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既是创新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提升中国创新发展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丰富专利信息的企业层面数据集,考察了在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公共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其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度量的“量”的维度,还体现在发明专利前向引用度量的“质”的维度。本文还从企业创新数量的二元边际、专利的“基础性”、公共科研机构转让专利与企业发明专利在技术领域上的关联性以及受让强度4 个方面展开了拓展性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对产学研融合、技术要素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交易等相关议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