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4-10
      

  • 全选
    |
  • 盛斌, 苏丹妮, 邵朝对
    2020, 43(4): 3-27.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利用2002、2007及2010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对中国地区-产业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和NVC均能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且两者的促进作用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参与GVC和NVC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参与GVC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明显减弱;参与GVC和NVC及两者的互动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此外,NVC的不同参与方式与GVC参与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互动关系呈非对称特征,NVC下游参与是衔接GVC与NVC有效互动的主要方式。
  • 寇宗来, 毕睿罡, 查存
    2020, 43(4): 28-5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告有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研发则可以提高产品的利润加成,故两项活动都是企业提升绩效的主要途径。尽管既有文献分别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广告和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但一个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广告和研发之间的互补性及其影响。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表明,给定企业可以同时选择广告和研发,且两者具有功能互补性,则融资约束的小幅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广告和研发策略组合上的"跳跃性"变化,故单独考虑广告或研发将有可能低估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5-2007年)数据和多项式选择模型的经验检验支持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
  • 张昊
    2020, 43(4): 52-7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价格指数数据测算跨地区交易成本、衡量市场分割度的"价格法"建立在各地同时生产多种商品并形成套利均衡的基础之上。而在地区间形成生产分工时,通过地区间价差的动态波动特征考察供求联系决定的商流活动对价格变化是否灵敏,能够更加综合地反映市场整合程度。本文基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006-2017年中国近100个地级市、10大类57种商品的旬度价格数据,采用多种方法测算市场分割度并根据其原理进行比较印证,结果表明地区间生产分工深化的特征确实存在。进一步考察省际边界效应,发现运输距离等决定的交易成本对市场统一的妨碍正在减小,而地区间软环境的差异却未能同步改善。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关注地区间市场联动及其中的隐性壁垒问题。
  • 张勇
    2020, 43(4): 75-9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的"资本"内涵,同时针对人力资本核算中基期存量和折旧等几个关键性基础指标进行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重新估算中国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估算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纯粹技术进步对增长贡献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贡献。人力资本对增长贡献率为10.8%,人力资本进步对增长贡献显著。但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过低,导致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联合贡献率转低,加起来为12%,说明中国与以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为主的创新型增长模式存在差距,如何保证增长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刘嘉桐
    2020, 43(4): 100-12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加强行为监管成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但相关经验分析严重不足。本文从促进股市发展角度,利用67个经济体2000-2012年面板数据对行为监管的影响和最优监管模式选择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加强行为监管对股市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可提高经济体股市市值占GDP比重9.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6.1%,特别是对发展中经济体,可促进该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5.8%;不同行为监管模式存在不同影响,相比混业行为监管,分业行为监管对股市发展促进作用更显著;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模式存在交互效应,相比混业审慎监管,在分业审慎监管模式下引入行为监管,对股市发展促进作用更大,因此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系统性方案。
  • 方意, 荆中博, 吴姬, 李政
    2020, 43(4): 123-14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核心负债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累积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将刻画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特征的非核心负债指标与刻画机构关联性的尾部依赖技术相结合,得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在捕捉冲击事件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可以捕捉样本期间的4次重大冲击事件,包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3年银行业"钱荒"、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在捕捉规模特征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能够规避传统风险指标中出现的"小机构、大贡献"这种不符合现实的问题;本文提出系统性风险度量领域的安慰剂检验方法,发现本文指标能排除股票市场风险等噪音信息。
  • 王立勇, 胡睿
    2020, 43(4): 145-16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动态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这一影响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动态趋势。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动态异质性,贸易开放早期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显著强于低工资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而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这种现象趋于缓和且出现倒U型特征,即贸易开放对中等工资群体的影响最强,对工资差距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这种异质性影响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机制来解释。
  • 郭晓冬, 王攀, 吴晓晖
    2020, 43(4): 169-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合谋视角探讨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持股比例越大,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越严重。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拥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与管理层和大股东合谋,对他们侵占资金和谋取私利的行为视而不见,致使企业代理成本增加,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更加严重。较好的信息和法律环境有助于缓解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负面影响。本文结论对深入研究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