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4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10
      

  • 全选
    |
  • 鞠建东, 陈骁
    2019, 42(9): 3-2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人们得以建立多地区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产品、要素以及技术在地区间的流动摩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现实数据做出更准确的量化估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方向:新新经济地理学。本文通过梳理发现,新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基本是在Eaton和Kortum (2002)多地区模型的生产和市场结构两个设定基础上进行延展,从而与生产网络、市场结构、全球价值链、人口流动、空间规划、搜寻摩擦以及动态决策等领域产生联系,拓宽了经济运行的解释渠道和政策制定的工具空间。我们试图归纳出新新经济地理学在各方向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李嘉楠, 代谦, 庄嘉霖
    2019, 42(9): 27-5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现口岸开埠显著促进了各府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整合,设立租界的口岸具有更强的市场整合促进效应;沿海地区市场整合受开埠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论在考虑不同邻近口岸开埠、贸易产品特征、市场空间范围及样本选择性偏误后保持稳健。本文进一步以清代常关分布作为近代出口贸易的工具变量,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沿海地区。
  • 李建萍, 辛大楞
    2019, 42(9): 52-7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通过对Melitz和Redding (2015)分析框架的拓展,揭示了"出口生产率悖论"条件下一国的贸易利益。即使出口企业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贸易开放也显著提高了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和一国总贸易利益,但是在"Melitz情形"下的总贸易利益大于"悖论情形"。我们通过对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显著悖论行业内企业是否出口的决策可能成为抑制中国贸易利益持续提升的影响因素。
  • 沈国兵, 黄铄珺
    2019, 42(9): 76-10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改进现有产品复杂度测算方法,计算得到中国企业出口技术含量后,从行业上下游和水平渠道的角度研究表明: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上游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含量,而通过水平和下游渠道不利于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加强省级-上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投入品技术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技术含量,但强上游议价能力会削弱其提升作用;加强省级-水平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分别通过创新渠道和阻碍溢出渠道对企业出口技术含量产生混合影响;加强省级-下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强下游议价能力行业中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但企业强知识吸收能力会弱化其抑制效应。据此,政府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时,需要区分行业上下游和水平渠道,配合创新支持和反垄断政策,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 蒋灵多, 陆毅, 纪珽
    2019, 42(9): 101-12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拓展的理论模型及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国有企业数据,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探讨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可能路径及其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进口关税下降会迫使效率较低的高杠杆企业退出市场,并降低在位企业的杠杆率。计量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显著推动了国有企业去杠杆,且通过如下机制实现:一是促进高杠杆率企业的退出,降低行业国有企业的平均杠杆率;二是提高了在位国有企业利润率水平,进而降低企业杠杆率。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贸易自由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 林志帆, 龙晓旋
    2019, 42(9): 126-15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股票市场引入融资融券制度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研究卖空威胁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方面,卖空威胁使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类"短平快"低质量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卖空威胁使发明申请显著增加,但通过实质审查的授权增长很少,表明卖空威胁迫使企业以策略性专利活动来释放伪利好信号,恶化了授权专利的类型结构并使发明申请质量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卖空威胁的影响集中体现于融券交易强度高的企业,尽管"专利注水"能有效缓解卖空机制对企业市值的冲击,但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且使企业对非发明专利"重申请轻维持",导致策略性创新仅是一种被动应激反应。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深水区与攻坚期,政府应完善制度设计以防范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创新的"意外伤害"。
  • 郝项超, 梁琪
    2019, 42(9): 151-17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使用衍生品对冲外汇风险的行为对其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外汇风险对冲促进了上市公司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而且外汇风险对冲强度越大,企业创新数量增加越多,创新质量提升越明显。在控制模型内生性并进行一系列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外汇风险对冲不仅能够降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促使其增加更多研发投资,也鼓励上市公司的风险承担行为,促使其进行更多高质量创新。
  • 杨娇辉, 黄新飞, 吴婉雯
    2019, 42(9): 173-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133个经济体1996-2016年的汇率制度数据,检验经济体制度特征与法律起源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特征评分较低的经济体更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具有民法法源的经济体比具有普通法法源的经济体更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度。以上结果在剔除欧元区国家样本、剔除高收入经济体样本、替换汇率制度指标、替换制度特征指标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基本保持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