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王生升, 李帮喜, 顾珊
    2019, 42(6): 3-1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不同,置盐定理仅仅展示了社会总资本矛盾运动的一个方面,即剩余价值实现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反向影响,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被简化为同一过程。这种简化消除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对立,资本主义社会中积累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及其背后的对抗性生产-分配关系被遮蔽起来,因此它无法说明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现实展开方式。但置盐定理把一般利润率重新置于部类均衡的社会再生产模型中进行分析,点明了工资收入对剩余价值实现的意义,勾勒了剩余价值实现反作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宏观机制,有力推动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研究进展。
  • 邓贵川, 彭红枫
    2019, 42(6): 20-46.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定价货币的比例持续上升。基于人民币逐步成为定价货币的现实,本文构建一个本币定价和外币定价共存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厂商自由选择定价货币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定价货币不可变的情形,本币定价比例随汇率自由变动会降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如果央行货币政策对汇率做出反应则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波动,提高社会福利。货币国际化使得本币定价比例上升,提高资源在国际间配置效率,降低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中国应继续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充当定价货币的职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 孙浦阳, 张甜甜
    2019, 42(6): 47-71.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关税传导研究框架,研究了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对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影响。通过匹配商品进口关税、国内消费价格及海关贸易数据,度量了国内不同消费市场的国际外部需求,刻画出中国2000-2010年126个地级市70种消费商品的关税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国际外部需求越高的地区,企业通过出口规避进口竞争的意愿越强,国内市场最终价格受关税影响越小,关税传导机制发挥越弱;此外,非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国际外部需求上升带来的这种阻碍作用存在显著的边际递增效应。
  • 石峰
    2019, 42(6): 72-93.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两国两部门经济中探究耐用品贸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耐用品不完全折旧导致其影子价格趋于常数,且耐用品贸易条件等于两国耐用品影子价格之比,所以耐用品贸易条件波动性显著低于非耐用品。人民币汇率面临以下权衡:增加汇率波动,能够发挥非耐用品贸易条件的支出转换效应,稳定非耐用品产出;降低汇率波动,有助于平滑耐用品贸易条件,抑制耐用品产出波动。本文研究发现:在基准模型中,名义汇率比仅包含非耐用品的经济更加稳定;汇率波动和耐用品消费开放程度、国际金融市场完备程度及外生冲击性质有关;汇率波动与耐用品折旧率间存在U型关系。
  • 蓝嘉俊, 方颖, 马天平
    2019, 42(6): 94-11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背景下,本文从就业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理论分析表明当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至个体私营部门时,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农业劳动力比重大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当小于等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其他就业所有制结构变量在临界值两侧不存在类似特征。城镇私企就业比重提高对2007-2016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解释力度约为29.37%。本文从制度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分配调节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 何冰, 周申
    2019, 42(6): 119-14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外生事件为背景,利用2000和2010年的关税与就业数据,通过构建Bartik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将就业划分为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研究了最终品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区域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最终品还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均促进了非正规就业的扩张,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非正规就业增加越多,且这种效应也会导致地区总就业增加。但贸易自由化对正规就业不存在类似的区域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不同贸易部门非正规就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不可贸易部门非正规就业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可贸易部门。
  • 魏浩, 李晓庆
    2019, 42(6): 143-168.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上进口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会促进新产品的进口,但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新产品的质量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知识产权保护之前的进口产品质量。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扩展外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种类范围,进口地区会进口新的产品品种,但新品种的质量水平低于持续进口产品,从而拉低了进口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进口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仅对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对高、低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都不显著。此外,进口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显著促进了中等技术产品中的中等质量品种进口规模。
  • 杨子荣
    2019, 42(6): 169-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金融结构的最优安排以及金融竞争对最优金融结构边界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金融结构的演化趋势,而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布决定了特定发展阶段下企业最优融资方式的选择与最优金融结构的具体形式,且金融竞争会改变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进而导致最优金融结构的边界发生迁移。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及演化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本文同时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与理论上最优金融结构产生背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