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4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2-08-18
      

  • 全选
    |
  • 钱学锋,裴婷
    2022, 45(08): 3-2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个多世纪以来,区分基本贸易理论的关键都在供给侧的差异,忽视了需求侧。贸易理论从供给到需求的新转向,不仅符合时代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根源,还蕴含深刻的理论“转向”和创新意义。本文尝试系统性介绍贸易理论需求侧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追溯需求侧转向的缘起与继承性发展,归纳总结了新转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需求驱动的贸易结果,全面讨论该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解读。
  • 刘贯春 张军 刘媛媛
    2022, 45(08): 30-5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增速上升会导致投资者低估外部政策风险,产生感知偏差。本文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拓展,并利用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宏观经济环境如何影响投资-政策不确定性敏感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速上升显著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部财务风险大、资产可逆性低和融资约束轻的企业中更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与低经济增速阶段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政策风险感知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在高经济增速阶段显著更小,这为风险感知渠道提供了直接证据。本文强调,企业家的风险感知偏差是投资-政策不确定性敏感度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呈现差异化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在经济增速下滑阶段尤其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调控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从而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 郭俊杰,方颖
    2022, 45(08): 57-8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绿色信贷政策是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实践,然而其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中国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投资及融资结构的影响,以此评估政策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机制显著促进企业的环境投资。污染企业会基于长远发展考虑增加环境投资,试图通过改善环境的行为缓解信贷约束。绿色信贷政策也会改变污染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显著抑制企业的信贷融资,还会促使企业通过增加非信贷融资来弥补资金缺口,而这主要体现为股权融资的增加。进一步,本文发现高污染企业非信贷融资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环境投资激励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形成对企业环境投资的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葛劲峰,郑志伟,袁志刚
    2022, 45(08): 81-108.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债发行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中企海外发债中普遍存在的现金套息交易动机、材料能源类企业的存货套息交易动机以及贸易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套息交易动机。研究结果拒绝了企业海外债融资的预防动机与套期保值假说,支持了企业发债行为具有套息交易动机。此外,本文还揭示了异质性企业的不同外债融资模式:国内政策冲击会影响企业的海外债发行;受汇率波动影响更大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现金套息交易;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美元债发行存在更为显著的现金套息交易动机。现金和存货的套息交易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扩张,而应收账款套息交易则仅改变外汇风险暴露,不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扩张。
  • 滕飞,夏雪,辛宇
    2022, 45(08): 109-1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随机抽查制度提高了市场监管公共执行机制的效率。本文聚焦资本市场,基于2016-2019 年中国A 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提高证券监管效率的经济含义,当政策发布时,全部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而发布抽查名单公告时,被抽查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其次,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监管治理作用,其能抑制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公司进行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降低再次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最后,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违规惩戒效应,提高了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的概率,降低了再次实施违规行为的概率。本文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系统性的经验证据,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意义。
  • 武威,刘国平,张琦
    2022, 45(08): 133-15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2017-2019 年国家级贫困县企业获取政府采购订单及贫困发生率数据,检验了政府采购对贫困地区贫困水平的实际影响、作用机理及实施特征。研究发现:面向贫困县企业的政府采购显著降低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并体现出带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健全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口就业水平的全面、长效扶贫作用路径。上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在货物类、集中组织实施的采购活动以及大中型、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顺利衔接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应深入总结精准扶贫阶段的有益经验与局限问题,多措并举提升整体实施成效、发挥长效扶贫机制优势。
  • 杨冕,谢泽宇,杨福霞
    2022, 45(08): 157-179.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边界毗邻地区通常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洼地。本文以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为政策冲击,分别将省界毗邻地区内的革命老区和非革命老区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基于县域层面的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探究省界毗邻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该振兴规划在显著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增速的同时,还通过退耕还林(草)、荒漠化治理和绿地保护等举措显著改善了其生态环境质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推动土地集约式开发利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是革命老区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
  • 郭云南,王春飞
    2022, 45(08): 180-20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 1986-2008 年 30 个省份 347 个村庄调查数据,考察村庄选举制度和姓氏血缘网络的互补关系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在前两大姓氏都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选举引入增加了公共品投资 水平,而在其他姓氏网络类型的村庄中,选举的作用并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在选举引入后,具有祠堂或家谱的前两大姓氏更愿意在公共事务上进行合作与 沟通,发动村民为公共品投资项目缴费。换言之,这种具有组织性的前两大姓氏 网络发挥的协调功能对正式选举制度的治理效果起到了补充作用。本文为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公共品供给协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 冯晨,王超,亢延锟,曹安琪
    2022, 45(08): 205-22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进步期刊数据和 2010 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CFPS),探讨了女性意识的早期崛起对当代女性收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平权意识打破了传统性别观念,提高了当代女性的收入水平。具体而言,早期先进女性期刊发行种类数量越多、延续时间越长、发行总量越大的地区,当地现代女性收入则会越高。原因在于,女性期刊的发行对其早期意识的培养和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积极的代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