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10
      

  • 全选
    |
  • 毛其淋, 许家云
    2019, 42(1): 3-2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这一效应随企业加工贸易程度的提高而减弱。传导机制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成本加成提升和研发创新增加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此外,行业层面的研究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政策动因,还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如何利用外贸政策调整来提高贸易利益与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参考依据。
  • 孙楚仁
    2019, 42(1): 26-5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Dixit-Stiglitz模型中引入个体技能异质性,构建了一个异质个体贸易一般均衡模型,考察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影响。本文给出了贸易自由化一个新的福利来源,即贸易自由化将导致个体选择当企业家的临界技能水平上升,从而促使企业生产率、劳动力市场平均技能水平和技能种类上升,进而导致劳动力配置效率上升和总产出增加,最终使个体福利上升。
  • 周定根, 杨晶晶, 赖明勇
    2019, 42(1): 51-75.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出口所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幅下降为切入点,从信号传递机制和风险调整机制分析其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作用机制。经验研究结果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有助于提升出口持续时间,改善出口稳定性。企业在面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时适度地等待进入时机有助于提高后续出口的稳定性,但过度的等待会适得其反。本文还从市场竞争的再分配效应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核心产品的出口稳定性有所改善,而非核心产品则加速退出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组合逐渐向核心产品集中。此外,高质量、高价格和差异化产品的出口稳定性有所提高,而低质量、低价格和同质化产品逐渐被淘汰。
  • 肖文, 薛天航
    2019, 42(1): 76-9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理论模型,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存在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企业TFP的提高,这一结论在区分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和地区差异后仍然成立;(2)相比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TFP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随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而减弱,随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降低而增强;(4)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资产设备更新速度和创新投入水平,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下企业TFP的非对称变动。本文进一步利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
  • 隋聪, 刘青, 宗计川
    2019, 42(1): 95-120.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良资产是形成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众多风险的根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不良资产的银行间计算实验模型,利用该模型从微观个体的不良资产变化入手研究其对银行系统的宏观影响。模拟实验发现,在资本监管约束下,不良资产的累积导致了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缓解债务危机的作用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次贷危机后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的原因。此外,不良资产核销与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组合的干预效果最明显,该政策组合能够加快银行系统恢复,并能够避免单纯核销带来的短期冲击。
  • 郭俊杰, 方颖, 杨阳
    2019, 42(1): 121-144.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2007-2014年各省二氧化硫(SO2)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排污收费政策的治污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排污收费政策虽然因征收标准偏低、内生执法等问题而广受质疑,但仍具有非常显著的减排效果。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能够显著降低单位工业产出污染物的排放,空气中SO2浓度也相对降低。此次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并未引起污染转移效应,相应污染企业选择治理污染而不是逃避环境监管。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检验发现,此次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不仅促使企业加强了污染末端治理,也激励企业加强前端预防的管控手段,在降低单位工业产出煤炭使用的同时,相应企业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2019, 42(1): 145-169.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直以来,学术界就灾难经历对个体时间偏好的影响争议不断。本文从时间偏好的心理实质出发,在理清认知判断、自我控制、时间偏好和家庭储蓄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灾难冲击对个体跨期选择行为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我们认为灾难冲击至少使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判断能力中的一种得到提升,引起时间偏好增强并最终致使储蓄增加。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综合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广义分位数回归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地震后,灾区城镇家庭户主做事情更加集中精力,更加主动积极(暗示了认知判断能力提升),二者均对自我控制能力产生影响,但方向相反,最终结果不确定。另外,灾后户主做事更加有主见,认知判断能力提升。以上自我控制能力与认知判断能力的综合变化最终使得时间偏好增强,储蓄增加。
  • 郑志刚, 石丽娜, 黄继承, 郭杰
    2019, 42(1): 170-192.
    摘要 ( ) 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近年来中小股东提出不同于控股股东的新议案和否决其旧议案的"小股民行动"事件,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如何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研究发现,当中小股东相对力量较大、缺乏可依靠且独立性较高的董事会时,中小股东发起提案的可能性将增加;而中小股东否决旧议案主要受公司绩效的影响。小股民行动通过促使董事会成员变更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最终提高公司长期绩效。上述实现路径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较分散、制衡度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因而,小股民行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进入股权分散时代潜在的外部治理机制之一。